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图标 服务项目 图标 新闻中心 图标 捐款方式 图标 爱心榜 图标 公益动态 图标 PPT在线 图标 信息披露 图标 市县传真 图标 法律法规 图标 文件库 图标 微公益
 
捐款方式
银行转账
邮局汇款
网上捐款
短信捐款
现场捐赠
公益动态 首页 >  公益动态
播种希望——希望工程30年甘肃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2-14 浏览量:

     还记得那双大眼睛吗?
     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曾直击无数人心灵最柔弱处,又曾点燃无数贫困学子的希望,继而铸就了一个极为知名的公益品牌——希望工程。


      转眼30年,希望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是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公益事业。30年来,希望工程锲而不舍践行一个朴素理想: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
      在陇原,希望工程同样收获累累硕果: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得以改写,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不断强化,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持续弘扬……30年,爱与希望的暖流汩汩流淌,浸润心田。

临洮县新添镇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在做广播操

会宁县新添堡乡新合接松秋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下课后在快乐追逐


     4.5亿元,爱心在汇聚 
      很多年里,王成钦老人常会骑着自行车去团省委向希望工程捐款,直到年过九旬、实在骑不动车为止。
      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通渭县、庄浪县工作过的王成钦老人亲眼目睹当地孩子们念书不易,他的老伴周效慧因年幼时读书梦难圆,所以也格外关注上学难的孩子。老两口一拍即合,自1983年起每月拿出部分工资买文具寄给各地的贫困孩子。1991年,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后,老两口开始向希望工程捐款。据不完全统计,王成钦夫妇先后捐赠各类善款15万余元。离世前,他们又将俭省下的10万元积蓄捐给省青基会,设立周效慧助学基金用于资助甘肃家庭困难学生。
      王成钦夫妇,是我省希望工程捐款持续时间最久的个人捐助者。他们,是万千爱心捐赠者的代表。他们未必富有,却从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奉献爱心,也收获着人生价值。 
      2019年8月,来自合水县的七年级学生张梦琦第一次来到省会兰州,所见所闻令张梦琦新奇不已,“第一次看到大飞机、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第一次观看3D动画片……”来自8个市州的80名农村留守儿童参加了这次特殊的夏令营——甘肃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省级示范夏令营活动。这只是一个开端,包括张梦琦在内的上千名孩子还将接受到持续的资助与关爱。
      参加这次活动的孩子大部分是文雅少年成长计划——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困境青少年助养对象,由团省委联合天水文雅爱心基金会、深圳文和至雅公益基金会实施的这一项目,旨在助力困境青少年顺利完成学业。基金会每年按照小学生2000元、中学生36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并由团省委组织青年志愿者给予学业辅导、情感陪伴、兴趣培养等关爱服务。这一项目,计划帮助我省10个市(州)的5000名困境青少年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经申请认定的学生可接受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全程助养。
      以我所有,助你所困。
      有的捐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不懈捐资助学,累计向我省捐助圆梦助学金2275万元;天水文雅爱心基金会也已累计捐款2000万元……
      有的建校,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坚持向临夏州东乡县、积石山县援建希望小学,累计捐款2045万元;香港苗圃行动在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等地援建希望小学88所,苗圃书轩30个……
      有的捐物,安踏集团向甘肃学校捐赠了2300万元运动装备,目前1500万元运动服装已经捐赠到了我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中小学校……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希望工程创立至今,我省共筹集资金4.5亿元,这些如溪流般汇集到一起的资金又化作无数条溪流,孕育出万千贫困学子的崭新未来。

      15.7万人,命运被改写 
      翻看李越山的成长照片,经历与收获全写在脸上:中学的稚嫩、大学的青涩、硕士的舒展、博士的气场,越来越自信的笑容、越来越出众的气质,与他目前的身份极为相符: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从事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工作,在药物研发中取得的成果已发表于药物化学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目前正在进行成果转化,有望早日进入临床研究,为攻克重大疾病做贡献。
      七年前的盛夏,金昌学子李越山的眼前还是一片迷雾,握着吉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应该高兴,但家境窘迫学业难以继续,不由愁肠百结。最终,是希望工程带给他希望。 
     “能够从事前沿的科学研究,最感激的还是希望工程的资助。希望工程陪伴了我最美丽的青春年华,也圆了我的求学梦。”李越山说,“希望工程经历了30年的岁月洗礼,资助的学校、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我作为其中一员深感幸运。我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及科研机遇,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的人。爱心无价,薪火相传,作为希望工程的受益者,我也会时刻怀揣感恩之心,奉献社会。”
      当年背着父亲求学的李勇同样对希望工程心存感激,他说,“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在这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中,我得到过太多人的帮助。我很庆幸降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论自己曾经历过多少痛苦和磨难,以后还将面对多少考验,也不论自己处于何种境地,我都为能成长于这个伟大的国度而欣慰。” 
      苏亚梨、张小弟、妥迪萍……太多太多的受助者,有的正在接受希望工程的资助、有的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走上工作岗位、有的长大成人后帮助他人反哺于社会。
      截至目前,希望工程在全省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7万人。一个个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经历印证着:希望工程为无数贫困学子带来希望,这些学子又为国家带来了无限希望。

     649所,希望在升腾
      1989年10月,兰化公司团委发动公司团员青年为失学少年儿童募捐,成为希望工程全力以赴的支持者和最早实施者。1990年9月1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兰化公司、渭源县三方联合投资3万元,加上公司的实物援助总计7万元,在渭源县北寨小学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购置文具教具,创立了“甘肃省兰渭希望小学”。
      当时的北寨小学,是渭源县北寨镇唯一的一所中心小学,距县城38公里,校舍年久失修、破损不堪,教室墙面脱落、课桌凳勉强支撑,19名教职工300多名学生,吃水要从10里外雇车拉,“土房子泥孩子”是其真实写照。 
      兰渭希望小学的创立使北寨小学彻底旧貌换新颜,它是我省第一所希望小学,也是继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之后的全国第二所“希望小学”。这一厂县挂钩、结对资助贫困学生援建希望小学的模式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总结命名为“兰渭模式”,成为全国共青团系统推进希望工程的方式之一。
      援建希望小学是甘肃希望工程实施的重点公益项目之一。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青基会、浙江青基会、港澳地区、跨国公司和海内外爱心人士以及省内企业的踊跃捐助下,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的热浪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曲爱播陇原的动人乐章。
      “5·12”汶川大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甘肃希望工程把抗灾救灾与希望小学项目有机结合,以援建“抗震希望学校”为抓手,创造性开展希望工程公益救灾,掀起了援建希望小学的新一轮高潮,在灾区援建抗震希望学校57所。此后每每灾情发生,海内外的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争分夺秒奔赴灾区,考察学校、走访受灾学生家庭,一笔笔救灾善款纷至沓来,一座座抗震希望学校拔地而起,灾区的少年儿童第一时间得到资助。
      时至今日,已有649所希望小学矗立在陇原大地,为万千孩子铺就一条条希望之路。
      无数奉献者,爱心在传递
      2009年,大学毕业的兰雪梅来到凉州区下双镇沙河小学任教,学生中有很多留守儿童,还有部分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兰雪梅不由想帮帮这些孩子。2014年,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她,响应共青团凉州区委的号召,成为了“微益中国”的一名志愿者。
      2014年夏天,兰雪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微益中国”上发布第一个项目并获得成功。按照申请流程,她为学校申请了9个书柜,项目很快就被审核通过,爱心人士的捐助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1元、2元、10元……第一个项目的成功,给了兰雪梅信心,也使她在公益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
      自参加“微益中国”公益志愿活动以来,在爱心人士的捐赠支持下,兰雪梅成功争取到324个项目。另外她在工作之余还担任武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芳草地志愿服务队队长,每逢闲暇之余,她和志愿者到各个学校、贫困家庭送温暖。截至目前,在兰雪梅的努力下,50多所学校和8000多名孩子受助。
      正是有了兰雪梅这样的志愿者和从业者的努力,才有了爱心榜单的不断延伸、希望小学的拔地而起、受助学子的茁壮成长,他们,是铸就希望工程丰碑的默默奉献者。 
      30年,希望工程的建设者矢志不渝,奉献着智慧和力量。
      为提高希望小学教学质量,从1996年开始,全省先后有3176名希望小学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这些接受过良好培训的园丁们又返回岗位更好地播撒希望、传递力量,如烛如光,照亮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前行道路。
      30年,希望工程紧跟受益人的需求,不断创新、丰富公益产品: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希望敬老院、希望工程特殊学校、希望厨房、希望水窖……与时间同时延伸的,是不断延伸的希望。 
      30年,希望工程如一个杠杆,撬动各方社会资源汇聚于此。
      30年,希望工程如一座桥梁,连通心与心间的对话。
      30年,希望工程如一粒种子,在你我心里播下善与爱,收获希望与明天。
      希望工程的甘肃特点 
      在希望工程30年的发展历程中,甘肃摸索出的一些做法以其行之有效的鲜明特点,为全国希望工程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以“结对资助”“兰渭模式”为起点,掀起希望小学建设和贫困生救助工作热潮 
      1991年6月,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拿出自己部分工资资助失学儿童完成学业,开了我省希望工程个人结对资助的先河。据不完全统计,仅1991年、1992年,省、地、县各级领导个人资助失学儿童1260名,有些资助延续到了中学直至大学,全省个人结对资助贫困学生22620名。这种资助方式后来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总结为“结对资助”模式,在全国推广并延续使用至今。
      1990年9月,由兰州石化公司以“厂县挂钩”形式结对援建的定西市兰渭希望小学,是我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它也是全国继“金寨”希望小学之后的第二所希望小学。这一“厂县挂钩”结对资助贫困学生援建希望小学的模式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总结命名为“兰渭模式”,成为全国共青团系统推进希望工程的方式之一。1991年6月,“兰渭模式”迅速在全省各地推开,掀起了捐助希望工程热潮。
      以救灾助学为切入点,开创我省希望工程公益救灾新模式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团省委、省青基会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灾区,克服重重困难察看一所一所受灾学校,确定以建设“抗震希望学校”、让灾区孩子早日重返课堂为救灾重点,在省内外开展“抗震救灾爱心总动员”劝募活动。募集抗震建校资金978.9万元,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建成抗震希望学校25所,修建板房教室386间,并援建了5所永久性抗震希望小学。
      在之后发生的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灾害中,甘肃希望工程经受住各类考验,团省委、省青基会和各级团组织在公益救灾行动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战场,希望工程不忘初心使命
      立足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希望工程充分发挥公益品牌优势,以“两州一县”和深度贫困县为实施重点,深入开展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青少年助学助困计划”,并将该项公益助学活动作为今后三年我省团组织投身全省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形式和工作抓手,通过教育扶贫,在全省各级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帮助贫困村完善希望小学建设,资助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为主体的贫困学生,对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努力实现资助全覆盖。
      截至8月,2019年团省委、省青基会落实希望工程项目资金8330万元,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县地区希望小学建设、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以及乡村学校配套设施、学生服装和文具。

      希望,一直在身边
      柔软温情的“希望”一词与坚硬理性的“工程”一词相结合,再历经30年岁月的持续积淀,就在这广袤土地上写下无数温暖故事。
      看到李越山的一幅幅成长照片时,心里涌上无限感慨:人一生最终走上哪条路,会有许多未知数。如果当年没有希望工程的资助,李越山的成长之路应该会艰难许多。不由为已是青年才俊的李越山们感到由衷高兴。
      背着爸爸上学的李勇,一路走来,定有许多苦痛与无奈,关键时候,希望工程推了一把,让他负重上坡的路相对容易了些。他说:“无论以后还将面对多少考验,也不论自己处于何种境地,我都为能成长于这个伟大的国度而欣慰。”真情之流露,令人动容。
      甘肃希望工程的4.5亿元来之不易,是无数像王成钦夫妇那样的普通人,一点点累积而成。当然不能不提的,是许多爱心企业与基金会,绝大部分的捐助来自于它们。
      30年,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希望工程”四字,是猎猎风中一面旗,唤醒太多人心底的善与爱,而受助者又将这份善与爱传递下去……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志娟

上篇:甘肃共青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工程寄语指示精神座谈会在兰州举行 | 下篇:“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甘肃希望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图标
Copyright ©  www.gsxwg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电话:0931-8121796 8121799 传真:0931-8121799 E-mail:gsxwb123@126.com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陇ICP备11000153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