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图标 服务项目 图标 新闻中心 图标 捐款方式 图标 爱心榜 图标 公益动态 图标 PPT在线 图标 信息披露 图标 市县传真 图标 法律法规 图标 文件库 图标 微公益
 
捐款方式
银行转账
邮局汇款
网上捐款
短信捐款
现场捐赠
市县传真 首页 >  市县传真
希望工程托起大山深处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3-3-1 浏览量:

     

      1991年,一位山区贫困女孩“大眼睛”的照片让中国的希望工程更加深入人心。就在这一年,随着甘肃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兰渭希望小学在渭源县的建成,希望工程也在定西正式拉开了帷幕,至今,已走过了20个春秋。

      20年来,定西希望工程在无数热心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据统计,截止2011年5月31日,通过共青团组织这条希望通道,定西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募集善款4519.32万元,改扩建希望小学86所,建成希望图书室31个,快乐银行招商园地体育项目3个,上海真爱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9个,希望网校7所,希望工程数字电影院线5套,希望微机室1个;“饮水思源”水窖12座,“希望水窖”30座,免费培训希望小学教师153名,培养希望之星38名,资助贫困学生近3.76万名(其中小学生24434名,初中生9365名,高中生2379名,大学生1414名);先后募集衣物及学习用品100多万件,关爱留守儿童和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达10万人次;争取“爱佑童心”项目资金531万元,为513名4—14周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  

 

      回首希望工程在定西的实施,我们欣喜地发现,从耄耋老人到垂髫稚童,从百万富翁到普通工人,从资深学者到中小学生参与这项功德无量公益事业的精神,让人无限感慨,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条充满爱心,用爱心托起大山深处希望的“希望工程” 日益深入人心,并化作全市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

上篇:大山深处的期待眼神

      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的定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到上个世纪80年代,定西人还“喝着烂泥水、吃着救济粮、穿着黄军装、住着土窑洞、睡着无席炕”。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地位、行署和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家 “三西”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进一步支持甘肃发展的历史机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使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与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进而迈向小康的新征程。然而由于全市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总量较小,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教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十分简陋以及因教因病返贫等突出问题,每年有近千名大中小学生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或被迫离开心爱的校园。

      8岁的小女孩刘艳梅为了凑足20元的学费,用自己非常稚嫩的肩膀去背砖块;自幼失去双亲吃百家饭求学的邵继兵;照顾病残母亲依然勤奋读书的江义武;因先天性心脏病而无法入学的小良子;因煤油灯引起火灾而重度烧伤的姚淑慧;屋内电线短路引起火灾烧伤的齐玲玲;白血病患儿王瑞新……

      “我村学校除一栋两间教室较像样外,其它都已破败不堪,许多学生在阴暗潮湿的教室上课”;“我们学校没有像样的教室不说,连课桌凳也没有,许多学生用土块当桌用”;“我们学校的学生十分贫穷,学校也无能为力,看着学生经常拿废电池芯当笔用,拿黄土地当作业本露天学习真是心酸”……

      乡村学校的现状和孩子们的一封封充满期待的求助信和来自大山深处的呼唤,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爱心人士。正是在这一双双期盼上学的泪眼注视,在一封封饱含重教深情的呼唤中,1991年,由兰石化公司投资20万元援建的甘肃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兰渭希望小学在渭源县北寨镇前进村落户。

中篇: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火种一旦播下,将成燎原之势。1929年,毛泽东同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著作。回首20年来希望工程在定西的发展历程,无异于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再一次得到了证明。从机关到企业,从学校到军营,从领导到普通百姓,从耄耋老人到蹒跚学步的孩童,从海外侨胞到国际友人……人们不分身份和地位,不分年龄和职业,都汇入这个爱心队伍——

      定西地委、人大、政协、行署领导班子带头捐款,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希望工程;原定西地委书记王国文书法义写义卖募集资金救助1000名贫困失学儿童;市委副书记马虎成、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永生专程走访慰问贫困优秀大学生;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用有限的工资开始开展 “1+1结对资助”;一位敬东厂职工看到希望工程的倡议书后,毫不犹豫地将当时一月80元的工资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一位朴实而热情的定西籍边防公安干警,多次与市希望办联系,希望资助一名贫困学子,后经市希望办牵线搭桥与几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面谈后,被深深触动,当即决定资助3名贫困学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人,于千里之外托朋友带1000元到市希望办,希望这笔捐款能帮山区孩子的忙;一位外地客商通过团市委救助结对了8名贫困高中生,并一再表示不予宣传;全国人大代表刘大江10年如一日,连续资助50名大中小学生也一再表示不予宣传;兰石化公司专门在渭源、通渭两县设立奖学金;北京晶鹏节能工程公司董事长刘义军在通渭一中设立“晶鹏”班,资助100名贫困优秀高中生3年的学杂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香港苗圃行动、上海真梦想基金会、上海瑞安集团、上海宝洁公司、上海通用汽车、东方网、河北金居房地产公司、伊耐特(北京)照明工程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内蒙古天誉集团、甘肃临夏胜源房地产公司、广东郎润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四川愿景实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华润雪花啤酒甘肃区域公司、河北金居房产开发公司、甘肃电力公司、甘肃兴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定西长盛建材有限公司、甘肃正立集团公司、甘肃经纬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社会爱心企业专门派人实地考察建设希望小学、梦想教室、希望图书室、希望微机室和救助贫困大中学生;驻定部队和官兵开展了“1+1结对资助”和“双拥希望小学”建设;团市委、市希望办开展了“1+1”助学行动、“百企助百校”活动、“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爱心储蓄活动”、“助学长征”步行筹款活动、“爱心一元捐活动”、“圆梦大学”助学行动、“情系贫困学子我们边走边唱”大型募捐活动……

      严寒中,星星之火,亦能温暖人心;干涸时,滴水之爱,也可感动天地。20年的历程,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是,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是定西人还是外乡人,无论认识的还是陌生的,无论收入高还是低,万涓成水,汇成希望工程的澎湃热潮,携手并肩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的明灯。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与希望工程有关的助人者、受助者之间,交织着爱心,弥漫着爱心,一条越来越长、越来越大、永恒不断的爱心链正在形成。

下篇:将希望工程进行到底

      在希望工程出现“转折点”的今天,定西团市委、希望办清醒地认识到,国家虽然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但仍需要社会捐助作为补充,尤其是贫困户的后代在高中、大学教育阶段,仍需要持续跟进和多元的捐助服务。为此,团市委、市希望办重新整合推出了以“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为主的希望工程系列助学公益活动,并成立了定西市青年爱心资助协会,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筹集资金力度。

      为了提高希望工程工作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信力, 保证每份爱心都能开花结果,定西市建立了党政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参与、团组织具体实施的全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与定西市青年爱心资助协会社团法人相结合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以县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组织管理为重点的市、县、乡、校四级管理体系;健全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并将希望工程纳入商标法注册管理;通过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监察巡视,审计部门定期审计,开展走访摸底月(每年6月)、“复信月”活动(每年7月),社会监督日活动(每年12月24日),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等各种形式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坚持阳光操作,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规范和审计、验收制度,确保了希望工程资金安全和项目质量。

      一系列创新、务实的做法赢得了社会公众普遍赞誉,希望工程系列助学公益活动再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2011年,“希望工程”系列助学公益活动均被列为定西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为定西市希望工程向新的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工程,它播种的是希望,构筑的是未来,投入的是热情,收获的是发展与进步。

      20年来,数万名上不起学的孩子,因此得以走进崭新的校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并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这些校园里,走出了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的高材生,也走出了一批经商能手、种养能手,培养了一批摘掉文盲帽子的新生代农民。

      20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稍纵一逝的一瞬,对定西的希望工程来说,却是从蹒跚起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走过20年的定西市希望工程已经根深叶茂,华盖如伞。

      20年,可以是一个小小的句号,也可以是一条长长的起跑线。站在今天这个点上,回望定西希望工程走过的路,我们相信,以爱心为支点,希望工程作杠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上篇:托起旱塬新希望 | 下篇:吴仲坚先生与600名山区孩子
图标
Copyright ©  www.gsxwg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电话:0931-8121796 8121799 传真:0931-8121799 E-mail:gsxwb123@126.com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陇ICP备11000153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48号